网站首页 > 以案说防 > 谨防打着“赚钱”幌子的诈骗隐阱 以案说防
谨防打着“赚钱”幌子的诈骗隐阱
发表人:饶卓扬   |    发表时间:2014-07-16   |    点击:1584人次
毕业季、暑期长假接踵而来,假期利用业余时间赚点钱,是很多大中学生的共同想法,可网上招工的小广告满天飞,机会与陷阱交织,涉世未深的同学们稍有不慎,就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,结合近期辖区内发生的案例,江苏省南京秦淮警方提醒学生,擦亮眼睛谨防打着“赚钱”幌子的陷阱。 陷阱一:拍裸照能赚钱,钱没拿到却被威胁放到网上 17岁的中学生小娟(化名)一直想要买个平板电脑却又不想向家人开口,无奈之下她便上网找赚钱的机会。经过一番寻找,小娟在一个网络贴吧里找到一个“真心”想帮她的网友。在与这名网友聊天的过程中,对方表示可以帮她赚钱,而且没有风险,但是需要用小娟的裸照作抵押。 为了早日买到心仪的平板电脑,小娟狠下心按照对方要求拍了自己的裸照并传了过去,可这时对方却改了口,称要将小娟的裸照上传至贴吧,并以此威胁小娟。发现被骗的小娟向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朝天宫派出所报了警。 警方支招:不法分子利用金钱引诱未成年的学生,先提出看似合理的要求,诱使受害人上当,当受害人的把柄被对方掌握后,就不得不听命于对方。学生不要抱着轻松赚钱的想法,不能因为一点小利而掉入陷阱,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 陷阱二:骗子租KTV包厢招聘,多名大学生上当 暑假到来,大学生小赵和同学一起在风上找了不少招聘兼职的信息,其中有一家KTV要招服务生,每小时给30元工资。看到这里的工资比较高,几名同学就拨打了联系电话。 等小赵和同学们在该KTV的一间包厢“面试”结束后,对方提出让他们交服装费、体检费每人500元。以为对方就是该KTV负责人的小赵和同学们,各自交了元后回去等待应聘成功的消息,可这一等就是5天。应聘一直没结果,小赵这才联系该KTV,却发现该店根本没有招过人。知道上当的小赵向警方报了警。秦淮警方很快找到了冒充该店负责人实施招聘的骗子。 警方支招:暑假期间,大学生求职心切。在此过程中,同学们如遇到要求求职者先掏钱、押东西或者支付其他五花八门的费用时,就应该果断放弃,因为这是明令禁止的。此外,不要轻易泄露自己人的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卡等。 陷阱三:大学辅导员“报喜讯”,助学贷款从天降 暑假虽然来了,但是家住南京市秦淮区的小吴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,一想到开学几千元的学费,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他就一筹莫展。就在小吴一家为学费发愁的时候,一个电话给小吴带来了希望,打来电话的人自称是小吴的大学辅导员王老师。王老师说在加班进行下一学年的助学贷款工作,考虑到小吴家庭条件不太好,而且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也不错,决定将小吴列入下一年的助学贷款名单中。接到电话的小吴很开心,感觉学校真是雪中送炭,连忙向王老师表示感谢。 不久,小吴又接到一个自称是小吴学校会计的电话,会计称,要将助学金的钱打到小吴的银行卡里,需要小吴到自助取款机进行操作。按照会计的一番指令操作后,小吴却发现自己卡中原有的980元钱不翼而飞,此时,小吴才发现自己上了当,赶紧报案。 警方支招: 此类案件中,侵害对象为学生或学生家长。不法分子往往是团伙作案,团伙成员分工不同,通常需要由假冒教育工作人员、转帐者、取款者三人组成,成员间配合默契,分工明确。他们先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,告知受害人可以帮助其办理助学贷款或是其助学金已到帐要其领取,要求受害人联系具体办理事宜,逐步诱骗受害人在银行ATM柜员机上按照其指示操作,转走受害人银行卡内的现金。